首都与暴雨鏖战24小时纪实 7300平方公里区域拉响红色预警

导语:

这个暑期,全国各地,雨水是真够多的。大雨突如其来,降临了华北干旱区。在北京西北部,燕山与太行山的崔巍山势,挡住了南方吹来的暖湿气流,短短两个小时,北京北部的密云区,暴雨预警从蓝色升级到了红色。

这个暑期,全国各地,雨水是真够多的。大雨突如其来,降临了华北干旱区。在北京西北部,燕山与太行山的崔巍山势,挡住了南方吹来的暖湿气流,短短两个小时,北京北部的密云区,暴雨预警从蓝色升级到了红色。

从7月26日夜间开始,一场格外艰难的防汛救灾在北京密云、怀柔、平谷、延庆等地开启,从很早就做好准备的政府职能部门到枕戈待旦的应急队伍,再到徒步进山的救援队员,还有暴雨和洪水中自救的村民们,度过了最艰难的一天一夜。

7月27日傍晚,一条条道路开始打通,中断的通信渐渐恢复,一批又一批受灾人员得到救助,但预警仍未解除,这场鏖战也还没结束。北京暴雨红色预警区域增加到4个,密云、怀柔、延庆、平谷四区近7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仍面临着暴雨的考验。

7月27日上午,怀柔区椴树岭村,暴雨和洪水退去后留下的痕迹。受访者供图

预警,两小时升级三轮

尽管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,但大雨来得仍过于突然。

从7月23日开始,内蒙古、河北北部开始遭遇强降雨,东北、西南向延展的主雨带中,北京处于中间靠下的位置,也是这场降雨的核心地区。但多日来的监测,并没有发现极端降雨的征兆。

预警一直在不断地发布,但强度并不高。就在7月26日傍晚6点59分,北京密云区发布的暴雨预警仍然是蓝色。这是暴雨预警中最低的一档,按照防御指南,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,学校、幼儿园等采取适当措施,保障学生安全,驾驶人员应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……

然而,仅仅两个小时,预警信息升级了三次,到夜间9点06分,升级到最高级别的红色暴雨预警。

几乎在同一时间,国网北京电力公司密云分公司综合救援队队长周晶琳,在昌平的家里接到了集合的通知,一路驱车。雨势渐渐变大,晚上11点左右,他已经到了密云城区的岗位上,等待随时出现的任务。

当预警升级,相对应的防汛措施也被激活,密云、怀柔、延庆等许多地方的应急响应第一时间启动,大量应急人员和物资到达指定地点,随时准备出发。

7月27日,国网北京密云供电公司抢修人员携带应急发电设备,徒步进入冯家峪信号中断区域运送设备,并同步开展线路勘察工作。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

雨还在变大。就在周晶琳到达密云区电力分公司的时候,距离密云水库不远的石城镇黄土梁村,雨量监测站监测到当晚最大小时雨强,在夜里10点到11点,降水量达到83.9毫米。而到了27日凌晨2点,该站点14小时的累计降水量达到315.3毫米,这意味着,不到一天的时间里,这里下了以往全年降水量的六成左右。

夜雨,洪水冲进了村庄

夏季暖湿的季风和北方的山脉相遇,形成了一场预料之外的强降雨。

在升级到红色预警的同时,密云已有8个站降水量达150毫米,怀柔、延庆等北部各区的预警也几乎连着“冒”出来了。

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各区的降水量还在快速增加,到27日凌晨2点,和密云区毗邻的怀柔区,平均降水66.7毫米,其中山区平均90.7毫米,而怀柔区琉璃庙镇后山铺站,监测雨量达到319.7毫米。

位于密云深山区密云水库北方的不老屯镇,是此次暴雨的核心地带,26日夜间9点左右,暴雨造成的洪水冲进了不老屯镇上的一处社区,一老一小两个人被困在一户民居中,接近成年人齐腰深的大水,挡住了老人和孩子撤离的路。

7月27日,不老屯镇,推土机在清理道路泥沙。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

同在密云水库周边的石城镇张家坟村,7位游客被困在民居中。据报道,游客潘女士回忆,水进入农家院的时候,游客和主人一起用木板、沙袋堵门,到27日凌晨两点多,水堵不住了,他们从窗户跳出,爬到高处,后被铲车救出。

同在张家坟村,一家民宿主人在27日凌晨3点接到通知转移的电话,她的民宿是村里的转移安置点之一。事实上,当天凌晨0点左右,村里就开始转移群众,到凌晨4点半,已经转移了360多位村民。

同样的大雨和黑夜里,和张家坟村同在石城镇的黄峪口村,安置点也进水了,村里信号中断,村支书带着村干部,从凌晨开始,蹚水出发,走了7个多小时,在上午11点多到达有信号的村庄,向上级政府汇报村里的情况,请求上级帮忙转运村民……

失联,断电断网断路

在现代发达的交通、通信基础设施支撑下,即便远在深山的人们,也同样可以享受现代化的便利,硬化路通往每一户村民的家门口,通信信号无远弗届,覆盖着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人。但同时,灾害中最容易受损的,也是这一套精密而复杂的现代基础设施。

看不见的黑夜里,瓢泼大雨不断倾泻,无人知晓的山里,许多道路被冲毁,电路中断,基站受损,断电、断网、断路,成为自然灾害中救援与自救最大的难关。

就在7月27日上午,统计数据显示,仅在密云区,就有13条配电线路涉及停电,47个村11860户断电,还有6条道路中断,163个基站信号中断。在怀柔、延庆,同样有大量道路、电路和网络中断。如怀柔琉璃庙镇多个村庄,同时失去了道路、电力和网络服务。

7月27日16时,国网北京电力应急抢修人员正在依托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,沿着冯家峪镇周边供电设备进行勘查。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通讯员 李艳娜 摄

幸运的是,北京所有村庄都配备了卫星电话。这是2023年那场大暴雨留给北京的教训和经验。两年来,北京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防汛预案、更多的物资储备、更普遍的转移安置点,以及覆盖全部村庄的卫星电话和短波电台,保障在极端情况下的基本通信。

在不老屯镇,村里打通了卫星电话,报告了村里的暴雨情况。就在当夜,救援人员进入镇区,在齐腰深的水中,组织群众转移,并背出了困在民居中的老人和孩子。

更多的准备在汛期到来之前已经完成,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显示,就在今年,北京市继续加强防汛准备,修订了水库、河道、蓄滞洪区、山洪灾害等4类共128本标准内及超标准预案。落实7大类69万件套防御物资和3600余人的专业抢险队伍。

而在暴雨开始后,北京市进一步加强防汛抢险应急救援工作,强调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守土有责、守土负责、守土尽责,争分夺秒做好防汛抢险救援各项工作,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”。

自救,与救援队相逢

7月27日早晨,漫漫黑夜过去,雨云密布的北方山区,暴雨依然一阵又一阵地下。有人走到潮白河的大桥附近,远远观望河道里汹涌的洪水。

暴雨和洪水中的人们,从预警的那一刻起,就开始准备。

26日中午时分,怀柔区怀北镇椴树岭村村支书柳辛友就接到了转移人群的通知,从最初地灾风险点人群开始,到晚上9点多红色预警发出之后,开始转移所有风险区域的人群。

无人入眠的一夜。到天亮时分,145位风险点的村民全部转移到了安置点,年纪最大的接近90岁。其中,有不少家庭中多个老人一起转移。

7月27日,怀柔区椴树岭村安置点,村民在吃午饭。受访者供图

86岁的柳成德和他的儿女住在一起,几个儿女中年纪最大的已经60多岁,在村委会组织下,他们最早从风险点转移出来,在安置点度过了风雨中的夜晚。

暴雨中的村庄,无人入睡,而同样在暴雨中的城市,一个个职能部门彻夜运转。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连接着遍布全区的摄像头,调度的声音始终没有停下。

山里的人们在自救,山外的人们也在往山里突进,从26日夜间开始,应急抢险队伍就开始快速进入受灾区域。27日天刚亮,椴树岭村就迎来了救援队伍,开始帮助打通村口中断的道路。

7月27日,怀柔区椴树岭村,钩机在雨中疏通道路。受访者供图

27日早晨7点,顺义区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科长林俊,和28位队长一起到达了密云区溪翁庄镇高家岭村附近的一条路上。一夜的大雨和洪水后,高家岭村进村的道路已经受损,有一座桥保留了下来,但桥上堆满了树干、石头等杂物。救援队员钻过杂物的空隙,帮助村里80多人转移出村,其中21位行动不便的村民,还有7位没有行动能力的老人、病人,救援队员用担架或肩膀把他们抬了出来。公开的数据显示,到27日,密云区投入数千救援力量,转移人群超过3000人,而在怀柔区,仅防汛备勤队伍就有311支、5460人,投入的力量更多。

顺义区消防救援支队在密云区高家岭村疏散被困人员。顺义区委宣传部供图

鏖战,暴雨还没结束

暴雨时断时续,停歇的间隙,救援进程会变得快一点儿,重来的时候,人们仍然在雨中突进。

专家解释,多重特殊的环境因素叠加,形成了连串的对流云团,它们先后经过同一地区,就像列车的一节节车厢先后经过同一地点一样,造成了特定地区的长时间强降雨。

天上的水,改变了地上的水。发源于河北、在密云水库汇聚的潮河与白河,是此次暴雨影响的两大河流。7月26日8时至27日8时,河北承德潮白河支流潮河、北京密云潮白河支流白河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。

而这些洪水最终都汇入了北京北部最重要的蓄水地密云水库,这个总容量达到40亿立方米的巨大水库,在这场暴雨中迎来了建库60多年来最大的入库流量。

7月27日下午3点,密云水库罕见地开闸泄流。而在行洪区域,2处道路桥梁已实施封闭,129条公交线路临时调整……

7月27日15时,密云水库启动泄流。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

泄流的目标是将水库水位逐步降至汛限水位以下,保障水库的安全,以此保障下游更多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。

在更多的地方,救援和自救还在进行,更多的力量也在不断投入救灾之中。

27日下午4点,怀柔区36辆发电车全部进入了受灾区域,为断电区域恢复供电,位于琉璃庙镇的柏查子村,在断电将近一天后,实现了应急供电;下午4点半,怀柔区18处阻断道路抢通14处;下午5点半,延庆四宝路全线抢通……

天气仍然在变化。27日下午5点,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消息,当天傍晚至夜间阴有大雨。下午5点半,北京市平谷区升级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,怀柔区、延庆区、密云区仍处于暴雨红色预警中。4个红色预警区,占地面积超过7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仍旧面临着严峻考验。

截至27日下午7点,丰台区、海淀区、门头沟区、房山区、朝阳区、昌平区、通州区、大兴区、顺义区等9个区,也已先后发布暴雨橙色预警。

头顶的天上,充满水汽的云团仍在撞击着山峰,地上的河里,来自华北北部的大水还在不断汇聚,这场防汛的鏖战还没结束。

在怀柔椴树岭村,降雨稍歇,阳光偶尔透出云层的缝隙,电话信号断断续续,村支书柳辛友艰难地打着电话,不断布置各种防汛工作。在密云,周晶琳和队友们枕戈待旦,一夜又一天的时间里,他们只能找空隙眯一会儿,救援的任务随时会到来,没有人能真正睡得着。

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王景曦

编辑 张磊 校对 贾宁

(责任编辑:瑞霖)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