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里长寿的慈溪实践 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实现全新升级
浙里长寿的慈溪实践 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实现全新升级。三家福利院在统一供养标准、服务标准,配足护理人员的同时,还与就近医院建立了医养合作关系,成立了内设医疗机构,有常驻医生、护士提供医护保健。在良好的居住环境、生活娱乐、医疗护理等保障下,目前我市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率达到了98%。
让更多老年人“老有所养”“老有所乐”,进而实现“浙里长寿”,我市交出了一份“集中供养”的答卷。据统计,我市目前有280名60岁以上的特困人员在三家公办社会福利院集中供养,其中,80岁以上老人75人,占比26.8%,90岁以上老人21人,当前年龄最大的为95岁,三年来死亡的特困集中供养人员寿命达81岁。为了引导各镇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,2006年开始,我市就超前谋划,先后出资约亿元,在中心城区横河镇和市域北片分别建成了两家市级社会福利院,共有养老床位740张。2012年,将极大部分散居和在各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的584名特困人员集中到以上两家公办社会福利院和新浦镇社会福利院,并进一步明确了特困人员认定标准、供养规范、供养职责、特困人员财产权益、市镇村三级专项供养经费保障等问题。三家福利院在统一供养标准、服务标准,配足护理人员的同时,还与就近医院建立了医养合作关系,成立了内设医疗机构,有常驻医生、护士提供医护保健。在良好的居住环境、生活娱乐、医疗护理等保障下,目前我市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率达到了98%。
最近有网络媒体报道,陈女士在上海环球港的主题乐园碰到一件烦心事。她带小朋友来游玩, 却因为小朋友穿鞋超过1.4米,脱鞋不到1.4米, 被认定不满足用儿童票的条件,该乐园主管反问道“难道要让小朋友脱鞋去玩吗”?
7月28日,在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葡萄园村,强降雨导致村庄大面积被淹,有群众被困。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,利用铲车协助消防人员使用救援船将被困群众救出,并将他们安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。
这次强降雨,来得太猛烈了!截至28日24时,全市平均降水量165.9毫米,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,达到543.4毫米;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,26日22时-26日23时降水95.3毫米。
这个暑期,全国各地,雨水是真够多的。大雨突如其来,降临了华北干旱区。在北京西北部,燕山与太行山的崔巍山势,挡住了南方吹来的暖湿气流,短短两个小时,北京北部的密云区,暴雨预警从蓝色升级到了红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