娄底:农机精英 “大比武” “好功夫”助力乡村振兴
(5月8日,娄底市第二届农机技能大比武在涟源杨市镇湘思村举行)
提质农机技能,推进乡村振兴。5月8日,娄底市第二届农机技能大比武在涟源杨市镇湘思村举行。省、市、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、农机事务中心、有关部门以及农机合作社、农机大户等328人参加。
(比赛现场)
现场设有油菜机收和水田机耕两个比赛项目,来自全市各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农机大户代表的24名农机操作手参加比赛,通过竞技交流提升农机技能水平。最终,涟源家红龙机合作社彭伟龙获得油菜机机收技能比武一等奖;新化游家镇农机合作社邹协红获得水田机耕技能比武一等奖。
活动现场还同时开展了机械化收割、机械化抛秧、轮拖整地、侧深施肥、无人机植保等多个新机具新技术演示,组织开展飞防植保技术培训以及农机维修培训会。
“比武是一时的,提高生产效益是永恒的。希望农民朋友能够立足自身实际,强技能增效益,做大做强自身经营产业,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‘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’。”娄底市畜牧水产和农机事务中心党委书记、主任邱胜平表示,下一步,将在农机购置补贴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、农机作业服务、现代农机合作社运行上下功夫,全面提升农业农村机械化水平,打造农机产业新高地,为乡村振兴、粮食生产提供支撑保障。
据悉,2020年,全市新增高速插秧机114台,抛秧机36台,同比增长187.5%,机插机抛率由34.7%增长到39.31%,增长4.59%。截至5月8日,今年春耕生产全市已投入作业机械4.18万台,完成机耕86.77万余亩,占早稻计划种植面积的95.26%;完成机插(抛)秧面积27.8万亩,在较好地解决种粮农户的耕田难、育秧难、插秧难等实际困难的同时,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。
农机产业是娄底市的传统优势产业,实现了从研发、生产、销售和维护的全链条发展。2020年,娄底市在“湘博会”上销售各类大中型机具3495台(套),成交额约2.07亿元,使用国补资金5545万元,发放市县两级累补资金2227万元,补贴机具2.1万台(套),1.9万户农民受益,激发了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热情。同时,娄底市加大扶持农机合作社力度,引导它们向规范化、产业化、规模化发展。目前,全市农机合作社达到318家,其中176家进入省“千社”工程,27家成为省级示范社,农机合作社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、农业科技推广和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先行者。
最近有网络媒体报道,陈女士在上海环球港的主题乐园碰到一件烦心事。她带小朋友来游玩, 却因为小朋友穿鞋超过1.4米,脱鞋不到1.4米, 被认定不满足用儿童票的条件,该乐园主管反问道“难道要让小朋友脱鞋去玩吗”?
7月28日,在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葡萄园村,强降雨导致村庄大面积被淹,有群众被困。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,利用铲车协助消防人员使用救援船将被困群众救出,并将他们安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。
这次强降雨,来得太猛烈了!截至28日24时,全市平均降水量165.9毫米,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,达到543.4毫米;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,26日22时-26日23时降水95.3毫米。
这个暑期,全国各地,雨水是真够多的。大雨突如其来,降临了华北干旱区。在北京西北部,燕山与太行山的崔巍山势,挡住了南方吹来的暖湿气流,短短两个小时,北京北部的密云区,暴雨预警从蓝色升级到了红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