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色村庄焕发新活力:打造乡村振兴靓丽名片
红色村庄焕发新活力:打造乡村振兴靓丽名片。文昌市委书记钟鸣明表示,文昌将充分挖掘资源潜力,在红色旅游、谋划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,打造出“文昌样板”。
“青春力量奋力前行,乡村振兴礼赞文昌”——文昌市2021年乡村振兴主题融媒体行推介活动7月3日启动。第一站是文教镇加美村委会水吼村,这个昔日“脏乱差”的贫困村成功“逆袭”,华丽蜕变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,村民的业余生活也越来越丰富。文教镇党委书记邢艳表示:“我们将把水吼村打造为文化旅游观光、休闲旅游、农事体验、精品民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景点,让水吼村成为文昌市乡村振兴的靓丽名片。”
当日,20多位媒体记者来到水吼村,平坦的水泥路两旁椰树耸立,房屋鳞次栉比坐落在椰林间。这里风景优美,村旁顺河有千余亩红树林蜿蜒而过,常年栖息各种鸟类,成为村庄一副优美画卷。
水吼村十分注重文化,自古名人贤士辈出。据载,水吼村是邢氏前祖自南宋初期从河南省汴梁迁移形成的村落,明代贤臣邢宥在水吼村出生成长,是海南“一鼎三足”(丘浚、邢宥、海瑞)之一。
“投簪莫讶归来早,倦鸟惟应恋故林。”这是邢宥晚年诗作《归休途中》的诗句。在官场20余载后,深感官场腐败险恶的邢宥回到故里水吼村,在这里过上手不释卷的生活。到水吼村,能感受到孕育一代贤臣的乡村之美。
村里投入300万元建起了邢宥公文化陈列馆,近日正式对外开放。“诗文有趣少谈,官司无钱经常办,理性执法不枉法,一世清明,润物无声民心安。”这是邢宥爱民的写照。如今村里有保存较完整的邢宥故居,门梁雕龙画凤,保持着文昌传统的壁画建筑艺术。大门口有几块从明朝保留下来的石雕。几百年间,经历台风等自然灾害,房屋倒塌重修,但是门口的石雕依然如故,见证世态变迁。距村2公里处还有占地750平方米的邢宥墓。
这里不仅拥有优质生态环境,还是红色革命老区,名人辈出,红色文化氛围浓厚。加美地区共有40多位优秀儿女从事革命活动,其中有29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抗日战争时期,水吼村先后有12位青年为国捐躯,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。这个村庄还孕育了一位琼崖女杰—邢慧学,又名邢冬梅。1927年11月,她当选为琼崖妇女委员会主任,同时被选为中共琼崖特委委员。琼崖妇女运动在她的组织带动下,有了很大的发展。
“我们在村里建了革命纪念场馆,吸引很多人过来参观。”村干部邢诒静告诉记者,平日里除了将革命纪念场馆作为党性教育示范基地以外,还向村民开放,用革命先人的事迹来勉励村民,激励村民积极创造美好生活。
近年来,水吼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。该村投入资金几百万元,完善道路建设,配套设置休闲娱乐设施,购置环卫设备,推进村容村貌建设和绿化村庄环境,修缮邢宥故居以及一批具有海
南乡土特色的老屋老宅。引进有经验和实力的企业完善农家乐旅游服务内容,在餐饮、娱乐、休闲等方面推陈出新,结合村庄现有的大棚、鱼塘、红树林等资源,增设互动性强的除草、采摘、垂钓、拉网、抓螃蟹等参与性项目,开发具有乡土气息的拓展训练项目,打造一个集休闲游乐、农事参与、拓展训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点。
水吼村是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的帮扶点,该院有关负责人曾表示,邢宥故居及其生平事迹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和廉政建设教育资源,要深入挖掘,精心谋划,打造好品牌,以弘扬邢宥一生为国为民、清正廉洁、刚正不阿、光明磊落的精神和文昌“一里三进士、七里八举人”崇文重教的优秀传统文化。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,要因地制宜、精准施策,推动惠农项目落地落实,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,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
文昌市委书记钟鸣明表示,文昌将充分挖掘资源潜力,在红色旅游、谋划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,打造出“文昌样板”。
伊朗当地时间26日,总台记者从中国驻阿巴斯总领馆获悉,3名中国公民在伊朗南部沙希德拉贾伊港爆炸中轻微擦伤,经治疗后已无大碍。
4月26日(当地时间),伊朗南部阿巴斯港市沙希德拉贾伊港口发生爆炸。路透社报道,伊朗内政部表示,该国南部沙希德拉贾伊港26日发生的爆炸事件,已造成至少14人死亡、750人受伤。
帮邻居抬丧突发疾病去世,这种纠纷,处理起来确实有些棘手。近日,湖南常德桃源县司法局漆河司法所携手漆河法庭,历经数小时不懈努力,成功化解了一起因意外死亡引发的矛盾纠纷。
近日,据印度媒体报道,印控克什米尔地区22日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,造成至少25人丧生。